基本情况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中心概况 >> 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大连理工大学是1960年被确定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大连理工大学汽车工程学院的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是“十二五”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本着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以“十二五”省级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构建了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大工程观,系统集成”的思想。同时强化单元技术能力训练,提高车辆专业毕业生岗位角色的适应性。中心一方面解决了车辆专业实验“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动不了”的难题;另一方面结合我校汽车工程专业特点,解决了大系统、高成本、高消耗的实验难题。以“十二五”省级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构建了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环境,建立“大工程观,系统集成”的思想。同时强化单元技术能力训练,提高车辆专业毕业生岗位角色的适应性。中心一方面解决了车辆专业实验“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动不了”的难题;另一方面结合我校汽车工程专业特点,解决了大系统、高成本、高消耗的实验难题。

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优势,整合机械工程、力学、信息、自动化、材料等学科优势,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组建了跨学科、联合企业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团队,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与省级实验教学中心有机联动,设计了汽车结构、动力总成、汽车电子、汽车车身、先进制造等多门课程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学生站在了汽车设计技术的前言,开拓了视野,提升了知识结构,提高了综合设计和创新能力,学院毕业生在我国汽车行业供不应求。

学校高度重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投入实验室建设经费800余万元,购置了小型机、架构式服务器、云管理平台、服务器虚拟化软件、桌面虚拟化软件等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必备的软硬件设备。

 

虚拟仿真实验

教学中心名称

 车辆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名称/级别(省级或国家级)

车辆工程实验教学中心/省级

批准时间

2013.9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

姓名

胡平

性别

年龄

58

专业技术   职务

教授

学位

博士

联系电话

0411-84702775

主要职责

1.研究确定中心建设方针,制定中心发展规划和规章制度,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
  2.全面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落实实验教学和中心建设各项任务;
  3.制定中心实验教学队伍建设计划,负责组织实验教学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工作;
  4.组织实验教学研究和各项实验教学改革,研究人才培养需求,调整优化中心教学体系;
  5.负责中心的资产管理和安全工作,组织编制中心设备仪器的购置、维修计划,合理调配人力、物力资源。

教学科研主要经历

分别于1982年、1984年和1993年获原吉林工业大学数学力学专业和计算力学专业的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1994年在日本神户大学工学部从事博士后研究。1991年和1993年先后破格晋升副教授和教授;1995年聘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车身与模具工程研究所所长,吉林金网格模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现任大连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院长,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先后到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执安大学先进制造中心、韩国现代科学技术院、以及法国ESI公司、西门子UGS_PLM软件公司、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等访问和进行合作研究。

教学经历:

1)全面负责了车辆工程本科生教学体系改革的全部方案制定和实施工作。所培养的学生大多都在国内、外著名高校、大型汽车主机厂的重要岗位上工作。倡导和推进汽车学院车辆工程学科作为产品类专业的国际化办学和抓两头(基础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精英人才的培养理念,现已率先实施。

2)为本科生讲授《汽车前沿知识导论》等课程,强调产品类学科要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动手能力,以国际化意识、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为宗旨,通过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激发和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欲望,已经收到良好效果。

3)推进车辆工程学院教师的双语教学计划,并已经开始派出学院的教师和学生与国外著名大学进行学生的交换和交流。积极与外语学院教师和负责人沟通,探索在汽车学科开展双语教学的有效途径;积极撰写双语教学的英文教材,已经在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主要学术及社会兼职:

曾任吉林省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吉林省副主委。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务院政府特贴和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中国汽车工业优秀科技人才;中国车辆工程学会车身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成组技术分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力学学会塑性力学专业组副组长;中国力学学会计算力学专业委员会和固体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促进工程应用与产业结合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数理学部终审专家和材料与工程学部项目评审专家;国家教育部高校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工程2组)专家组成员。 
  吉林省首批、第二批和第三批省管优秀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长春市“蒋筑英杯”科技英才奖获得者。 
  国际NUMIFORM2001科学委员会委员;国际工程科学与力学中的计算机方法(Int J Comp Meth Eng Sci Mech)、国际汽车技术杂志(Int   J Automotive Tech) 和中国《固体力学学报》编委。 

教学科研主要成果

研究课题:

先后主持了“大型覆盖件成形模拟技术与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系统”的吉林省科委重点攻关项目,“复杂冲压件成形皱曲、破裂与回弹规律的模拟与控制”的国家教委优秀年青教师基金、“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模拟技术与模具设计CAD/CAE/CAM一体化系统”的国家发改委“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冲压件成形与模具设计的基础理论、计算方法与关键技术”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汽车车身及部件数字化精益设计与制造CAD/CAE/CAM软件平台”的国家发改委“十一、五”汽车电子产业化重大专项。这些课题瞄准世界车身结构及部件工程设计和覆盖件冲压成形过程模拟商品化软件的先进水平,直接面向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主战场,解决目前我国汽车特别是轿车车身模具设计与加工中的“瓶颈”问题2007年进入大连理工大学车辆工程学院工作后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项目、国家“973”子项目等项目。

教学成果:

12012年主持省级教改项目1项,2010年主持校级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主持。主持校级实验室教学研究与实验室建设项目:汽车电子远程测控实训平台建设。

22012年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项,校级精品课程1项。

3)作为负责人2012年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作为重要参与人,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2项。

4)国际著名的Springer出版公司邀请,完成英文专著《Theories, Methods   and Numerical Technology of Sheet Metal Cold and Hot Forming: Analysis,   Simulation and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已经于20129月份在全球正式发行;2011年,作为主编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中国普通高等教育汽车车身设计学科方向规划教材《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基础》(上下册),全国车辆工程学科规划教科书。

科研成果:

1)金属塑性变形宏、微观理论及其在成形过程数值模拟中的应用,1996,原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1 

2GM中国科技成就一等奖,199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排名1

3)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形模拟技术与模具设计CAD/ CAE/CAM一体化系统 2000 吉林省科技厅,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1

4)汽车车身结构及部件快速设计、制造分析KMAS软件系统,2005,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1 

5)车身结构及部件快速精细设计、制造分析KMAS软件系统,2006,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排名1 

6)汽车车身结构概念设计智能CAE系统,2012,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名2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教师基本情况


正高

副高

中级

其它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它

总人数

平均

年龄

人数

 8

  15

  16


33 

  39

  38

占总人数比例

 21%

  38%

  41%


 85%

 15%



实验教学情况

实验课程数 

面向专业数

实验学生

人数/年

实验人时数/年

14

2

3500/

82000